單車髦民集 #002 Siu Yuen 小丸
序:
小丸是我們第二位拜訪的人。和 #001 Celia 一樣都是在今年7月單車週末夜的「故仔撈飯」環節中認識。那次是小丸第一次參加我們的活動,當晚她介紹自己是一位學校建築師。我們覺得很有趣,好像從來都不認識這個 industry 的朋友。那晚沒有很多機會慢慢聊,不過記得她說過自己是屬於一個叫「空城計劃」的組織的一員,之後我們就相約小丸拜訪。當時正值7月,氣溫超過32 度,又是剛剛下完雨的中午,我們從筲箕灣一路踩過來,和游水過來基本上沒分別。
可以說說為何你會踩單車嗎?踩了多久?
「其實我踩單車是因為受一位朋友的影響。他非常喜歡單車,常常都「漏」我踩,所以就被他「毒」了。我只是剛剛開始踩幾個月,算是一個新丁,還在熟悉踩馬路中。一開始的時候都是午夜時分在人煙稀少的工廠區練習。之後就逐步嘗試在港島區踩單車,起初感到非常危險,每一次踩單車出馬路都感到特別疲累。那並非是體力上的勞累,而是踩馬路時所要求的高度專注力和迅速反應所耗費的精力。現在通常都是跟那位朋友一齊踩,有一次被他騙了跟他踩去大譚,由筲箕灣上那條柴灣長命斜,累死~」
老實講其實我們都未試過踩柴灣那條長命斜,因為實在不是一般的斜,如果可以的話我們都想踩進去“柴小杏”(柴灣,小西灣,杏花村)一次,因為裡面的環境非常不錯。可惜真的太難,除非推車。
可以介紹一下你的單車嗎?
「是一部白色的 fixed gear ,在網上買的。選了白色因為覺得非常漂亮。這部是 fixed gear / free wheel 互換車,隨自己喜歡可以變換。單車本身沒有前 brake。不過在香港踩單車一定要有,所以友人幫我加了。」
踩了幾個月,覺得在香港城市中踩單車有什麼感覺?
「我覺得在踩馬路和踩單車徑的最大分別在於你在前行的同時能確切地感覺自己正身處於城市的脈搏之中。環顧四周,左右前後都是車輛,偶然會碰上不太禮貌的司機,或者衝出馬路的行人或小狗,抬頭可以看到滿街的霓虹燈,大大小小的店舖在你兩旁掠過。各式各樣的人和事同一時間在你的身邊出現,逼使你的觸覺變得更敏銳。」
有沒有什麼踩單車有趣的經驗:
「最近我和同事C在談一個發現。我們都在灣仔皇后大道東上班,公司附近有條街叫春園街。那是一條很擠逼的街道,行人道很窄,而且車很多。大部份時間路人都只會匆忙地經過,很少在街上停留。我一直以為春園街是一條平路。同事C偶然踩單車經過春園街,發現原來並不平坦,街道從皇后大道東向灣仔道方向傾斜。路人在路上行走難以察覺,但坐在單車上就能感受到那微小的坡度。我覺得這種體驗十分有趣,因為單車能令你對周邊的環境有一些新的認知。」
小丸是建築師,而她的另一個身份就是「空城計劃」的一員,因為之前不斷位組織找閒置空間,所以對香港一些丟空的建築物都比較留意。拜訪當天我們相約在灣仔,打算一起去看南固臺和旁邊的聖璐琦小學,有個漂亮。南固臺還在,不過聖璐琦小學已經正在被拆中。
我們不太認識做建築師的朋友。建築師的日常工作大概是什麼?工作節奏也是很忙嗎?
「建築師的日常工作大概可以用一幢建築物誕生的過程來說明。客戶計劃去興建建築物之前會先委任建築師去進行一些前期研究,以確保計劃能附合規劃、土地、建築法例等相關法則。而透過和客戶的溝通,建築師會協助去訂立project brief,列明計劃的目的和要求。之後建築師會做進行概念設計,和不同專業的顧問協調並逐步深化設計上的具體細節。完成大部份設計後就需要參與更多行政工作包括出標、判標。工程開始後要負責批閱施工圖則和相關文件,並監察工程的進度和質素。而工程進行同時,亦要兼顧各政府部門要求提交的圖則和文件。許多人以為建築師的工作都是繪圖、做立體模型,其實我在上班時間更多時候都是在check e-mail、接電話和開會…」
因為拜訪小丸的建築的關係,我第一次踩單車來何文田。從九龍城上來需要爬一段山坡,不過之後就會來到非常寧靜的一區,方圓幾百米全部都是學校,感覺好像又回到以前中學走路放學的日子。我要拜訪的是位於 King George V 內的Science Block 和 Art Block,兩幢都是由小丸負責興建。
學校設計師和其他類型的設計師主要來說有什麼不同?為何選擇當學校設計師?
「其實建築師都會接觸不同種類的項目。畢業後我也曾經參與其他類型的設計譬如老人中心,酒店和商場的項目。由於我現職工作的團隊近幾年有比較多學校的項目,所以自己有更多參與設計和建造學校的機會。」
「我認為設計和建造學校和一般商業項目的最大的差異在於學校並非以賺錢為最重要的目的。業主很少會要求每一吋空間都要賺盡。反而會比較多從用家的角度出發。經常要考慮的問題譬如:空間配置、設計細節和物料運用上是否安全?空間能否提供足夠彈性予不同的科目和教學方法?有否在教室以外提供更多不同的活動和教學空間?我認為設計手法都傾向以人為本。」
「由於我參與的是國際學校的項目,我觀察到校方在設計的過程會更著重教師和學生的參與。譬如在準備設計期間,我們需要和校方和老師進行許多工作坊,在工作坊會就方案討論並邀請科目老師提供意見。學校亦會鼓勵學生提出意見。我們亦曾經被邀請為學生研習計劃作一個有關無障礙設計的介紹,並向學生簡介新建校舍為場殘疾人士提供的設施。由於學校有行動不便、身體有殘疾的師生,學生被要求去調查校舍範圍內有那一些地方對殘疾的師生構成不便,並就此向我們提出意見。 我十分欣賞學校鼓勵師生共同參與的方針。除了確保我們做的設計能盡量符合用家的要求,這同時亦是一個機會讓我們互相學習。」
參觀的時候我們最喜歡 Art Block 樓下的那棵綠色大樹。樹本身很大很綠很茂盛,配合 Art Block 的環狀設計,當下面坐滿學生的時候,是很美麗的畫面。
除了是建築師,小丸亦是「空城計劃」的其中一員。可以介紹一下這個組織嗎?
「空城計畫現在是由8位來自不同背景的人組織的一個團體。我們的目的,是想在一些被浪費和遺棄的空間搞一些生活文化的活動,藉此來為大家帶來更多好東西之餘,亦想以不浪費的原則去利用這些空間。而我們也有一個原則,就是把藝術和當地的人和環境融合,強調藝術與當地的聯繫和參與,我們叫『在地藝術』。」
搞過什麼活動呢?
「對上一次我們搞過的活動是在坪輋的「坪輋,村校,展演」。我們邀請了十幾位藝術家,請他們親身去坪輋的平陽公立學校將村校活化。并且安排了一連串的活動例如音樂會,攝影展,工作坊,甚至還有單車導賞團。那是一次相當成功和開心的活動。4天總共有2000多人來到這個平常肯定不會來甚至不知道的地方。大家都玩得好開心,而且村民的參與程度也出乎意料的高。它們都很開心看到自己從小到大長大的地方能夠被活化和更多人認識。」
這次展覽印象最深刻是哪部份?
「在藝術節期間,坪洋公立學校凝聚了許多曾經和這塊地方有關係的人又再回來。有二OOO年的舊生,也有一些幾代人都在這學校教書、讀書或工作。而許多居民都會選擇在社區內就近的村校上課,所以人與人之間除了老師和學生或同學與同學之間的關係,也是在同一區生活和長大的老街坊。這讓我感受到建築物與社區和人的關係。建築曾經孕育好幾代人,創造了美好回憶亦成為了連繫社區的載體。」
「用家甚至在需要時能變成創造者甚至建造者。由於經費緊拙,校方曾經邀請學生幫忙建校。從學校的庭園以至部份石屎路都有學生參與興建。我們都太習慣一貫創造者、建造者與用家思想上割裂的關係,忘記了其實每一個人都有能力去創造、設計甚至建造自己的房子。」
作為建築師,這次展覽對你有什麼啟發?
「村校的設計和她的教學方法有緊密的關係。村校內有更多戶外活動的時間和空間。鼓勵學生對大自然有更多認識。而低密度的校舍融入自然環景的設計亦能加強校舍與土地的連繫。
我在作設計時有時會傾向將許多自己的想法都放進設計裡面。但其實建築設計是設計一個背景/生活舞台讓用家自由享受空間和發揮自己的創意。有時這種有機的利用反而為建築物帶來更多活力和驚喜。」
下一次活動或是幾時?上一次我們錯過了,下一次一定要參加~~
「預計在二零一五年秋天。」
作為建築師,世界上最喜歡哪座建築?
「幾年前我和朋友 May 曾一起到日本瀨戶內海一帶的群島旅遊。那次旅程我們遊覽了三個主要島嶼包括直島、豐島和犬島。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由日本建築師西澤立衛設計的豐島美術館。美術館的造型設計靈感來自水滴的型態。建築師以土壤作堆起的小山做模並在上面澆上清水混凝土和防水的物料。待混凝土凝固後就把泥土挖出,只剩薄薄的混凝土外殼。混凝土外殼的造型仿照水滴內部張力所構成的弧度。
美術館的上方有兩個開口。從開口往外看能感收到日光、藍天和周遭的婆娑樹影。館內只收藏了一位藝術家內藤禮的作品。作品以美術館的地面和地下隱藏的供水/排水系統構成。水珠會從地面慢慢湧出並順應著不同的水平、高抵流向美術館的四方八面溜走。
我認為建築物的造型能夠與自然環境相呼應,又能與藝術品的概念有機地地融合,是我近年印象最深刻的藝術空間。」
Teshima Art Museum (豐島美術館) :
http://www.benesse-artsite.jp/en/teshima-artmuseum/index.html
作為建築師有什麼理想、目標?
「希望設計和建造更多美觀、實用和啟發靈感的建築。同時希望能在不同地區繼續推動空城計劃和參與更多民間自發的社區營造項目。」
會唔會為我地起多d 單車位?
「香港的單車泊位主要由規劃署話事,建築師暫時冇say。但我發現世界各地越來越多人關注到cycler的需要而要求建築設計師設計以單車友為本的公共建設。期望隨著香港越來越多人踩單車而達到一個Crtical Mass時,能促使政府積極推動的Cycler-friendly的城市設計方案。」
後記:
第一次拜訪和認識建築師的朋友,記得當天和小丸與她的朋友 May 聊天的時候,她們說過對商業樓感到抗拒。相信大家平時看新聞都知道,商業住宅基本上每一個設計,每一寸的首要目的都是不為了令人住的更舒服。人住得舒不舒服可能根本就是不發展商關心的事。這對建築師來說也是非常頭疼的事吧,相信所有有理想有抱負的設計師都不想做這樣的事,不過能不能夠抵抗又是一回事。小丸和朋友 May 也說,從事公共設施的設計將會是她們一直想走的方向,支持你們,加油!
空城計劃也是非常有趣的組織。可惜因為時間的差異,我們都是認識了之後才知道坪陽公立學校的展覽。如果能夠親身到場參加的話一定會是非常棒的事。我們期待著2015年的計劃,到時和大家一齊踩單車去看!
另外也聽小丸說現在也越來越多讀建築的同學開始 urban cycling。真心希望見到越來越多不同的面孔都會愛上并享受 urban cycling 🙂
拜訪人物 : Claire Yuen
fb page :空城計劃
編輯:hughes
相片:hughes、小丸、空城計劃、google images
date visited : 2014.07
story published:2014.11